“日晕三更雨,月晕午时风”、“蜻蜓飞得低,出门戴斗笠”,这些关于天气的民间谚语流传甚广。天空中的风、云、雨、雪、霜、露、虹、晕、闪电、打雷等大气自然现象,都属于气象的范畴。
国际上将每年的2月10日设定为国际气象节,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,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气象知识,一起探索气象的万千奥秘吧!
气
象
节
来
源
你知道国际气象节吗?
·国际气象节 ·
国际气象节在每年的2月10日。1991年2月10日,法国巴黎附近的一个叫依西·雷莫里诺的地方举办了第一个国际气象节(International Weather Brul),旨在致敬气象事业的工作者们,给他们最好鼓励。当时有16个国家的25个电视台参加,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气象专家,并从参加气象节的电视台中,评选出优秀的气象节目、气象小姐和气象先生。
除了2月10日的“国际气象节”外,世界气象组织还就本组织成立设立了纪念日:“世界气象日”,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。每年的“世界气象日”都会确定一个主题,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,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。
身
边
的
气
象
传统二十四节气
· 国际气象节 ·
我们生活中许多事情都与气象密切相关,譬如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便是气象相关知识之一。节气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,而对时令、气候、物候等变化规律的经验总结,可以说是最早的天气气候预报。
古代俗语
“天上钩钩云,地下雨淋淋”,钩钩云就是钩卷云,它实际上是一个天气系统过来最开始出现的云,所以一旦天上出现钩钩云的时候,说明天气系统快接近这个地方,就要下雨了。
“燕子低飞蛇过道,大雨就来到”,在夏天下大雨之前,一般气压要降低,而燕子、蛇这些小动物,对气压降低反应很敏感,会乱飞乱跑,这就意味着要下大雨了。
· 国际气象节 ·
春有雨霁秋有霜,夏有凉风冬有雪。这万千气象,是大自然对人类亘古不变的守护,我们在其间一次次新生……春季气候多变,应该保护好自己,注意锻炼身体,增强抵抗力,预防疾病的发生。此时虽然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,但人体皮肤已变得相对疏松,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,所以此时还应该注意“春捂”,防止倒春寒。